“亲爱的同学,有什么我可以为你做的吗?”每次见到梁老师,他总会这样和蔼的轻声探问。我总会红了脸连忙摇头说,“没有,没有了……”他总是担心我们因为内敛而不好意思向他求助,于是这样的主动探问变每每成了他见面的第一句话。而对于我们这些从他那里得到了无数帮助和关爱的学生来说,仅仅站在他面前,就会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那力量是那么的温厚而有力。这就是我们梁老师。
(一)老师的家
还记得第一次去梁老师家,是请他帮我们新创刊的报纸题写刊头和贺辞。怀着素来的敬仰走进他的家门,立刻被这位大作家家居的俭朴惊呆了。硬板铁床,水泥地,简陋的书房……他和蔼地招呼我坐下,见我盯着铁床看,悠悠地解释说:“呵呵,我颈椎不好,睡不来软床……”他穿着老式的布鞋穿行在狭窄的两个单屋间,取来题好的两个刊头让我选,并仔细地向我解释贺辞中所寄与我们的期望:“语言学院女孩子很多,写出的作品难免阴柔一些,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让男孩子们多多支持你们……”我笑了,心里偷偷为梁老师对我们的细心关照而温暖。“你们不要有什么精神负担!只要有什么文学想法,老师都会支持!大胆地做!哪怕三五个人想办一期刊物,出个专辑都可以……”这句最初给了我们莫大鼓励的话,后来梁老师总是在课堂上反复提起,也最终成为我们这些“孩子”文学实践的莫大动力。而他,一直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我们。
梁老师总是找机会和我们聊天,有一次请我们七八个人到他家里作客,大家围坐在他家的小客厅里热烘烘的海聊!文学,爱情,婚姻,无所禁忌。“老师,恋爱和婚姻真的有必然联系吗?”我的发问引来大家一阵哄笑。当然,哄笑过后是梁老师的耐心解释。
(二)超时段“搔扰”
梁老师一向非常乐于接受“搔扰”的,虽然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只要你能提出问题,他总是很细致的解答。从文学到生活。
筹备“80后”征文比赛,老师们退到了幕后,让我们这些学生走到前台。那么光纤的学生风采背后,支撑的是多少不分时段的电话“搔扰”啊!当时正是两会期间,梁老师难得回家,我经常硬着头皮十点多钟拨通梁老师家电话。“梁老师,真的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您……”“没关系,没关系,有什么事啊?”梁老师总会温和地询问,从征文的题目到评委的邀请,每个细小的环节梁老师都细致耐心地指导,直到你问完所有问题——他从不会预先挂断你的任何一次电话。
(三)作家请吃饭
“走,咱们去吃饭!你们点菜,我买单!”聊到吃饭时间,梁老师总要请我们吃饭。被作家请吃饭的感觉,真是难以言表的。而当这位作家是你的老师,那种激动则有了双重的含义。围坐在大桌子前,老师见我们不好意思点菜,就指令家境比较困难的同学先点,每人轮一圈以后他自己再加上几道比较贵却很营养的菜。
“你家里是哪的啊?”“你将来有什么打算啊?”“你的兴趣是什么啊?”席间老师问及的这些问题,后来我才明白,是为我们的前途忧虑……那时我们刚进大三。
(四)最尊敬的称谓是“老师”
请梁老师参加我们的元旦晚会时,我对张冠夫老师说:“张老师,我越来越觉得梁老师根本不像一个著名作家!”张老师惊讶。“因为和他在一起,我根本没有面对一个名人的感觉!我觉得他就是一个老师!”这是我的心里话。从一开始对他的崇拜敬仰,到现在的无话不谈,在我心里,他就是一个亲人一样的长辈,而对他最尊敬的称谓,就是:“梁老师!”终身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