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无形无影的梅花

发布日期:2005-03-23  作者:日本 天野健太郎 点击量:

在日本文学史上,说到“花”,谁都会毫不犹豫地断言:它是樱花。然而,眼光回到几千多年前,情况稍微不一样。日本文学的起源、最早编撰的和歌集《万叶集》,四千多首歌里面,以樱花为题材的歌仅仅是四十多首;而达到上百首的歌所咏的便是梅花。

梅花所代表的就是迎春。由于梅花是过了冬天后最早开的,古代诗人都看着梅花绽开,庆祝春天到来,因此首首诗歌都充满着欢喜兴奋的气息。自然,梅花和雪也成为离不开的配套景物,亦可谓是种固定的自然观。《万叶集》有一首:“我想要给爱人看的那枝梅花偏偏看不见,因为正在下雪,梅花和白雪就分不清了。”可见,当时受欢迎的是白梅。

不过,梅花并不是日本固有的花木,而是为了观赏从中国引进来的外来种;实际上,起初它种在宫廷、贵族坻舍或是寺院的院子里;而在野外根本不会存在。当时可能被视为一种最时髦的东西。反观原产国,咏梅的唐诗也挺多的。唐诗里,梅花也是寒冬中宣告春天到来的景物,但还有和日本的不同之处,以梅花为题目的季节不只是早春,梅花代表的时间和范围比日本广得多:比如,日本诗人很少如李白借落梅表现送人时的孤寂,也更不会以梅子和梅雨为题材。中国也不会将以响亮文雅的叫声来通知我们早春的黄莺作为梅花的配角。

在日本十世纪初编纂的《古今和歌集》里所歌颂的梅花与八世纪产生的《万叶集》里的,形象上有所不同。虽然梅花还是个象征迎春的景致,也已和雪以及黄莺搭配得够和谐;可是,诗人又加了一个意象,即香味儿。《古今和歌集》里,咏梅诗的代表作为:“因我曾将梅花亲手折下而染上在我袖子的香味儿,害黄莺误会为有枝梅花,在袖子上鸣叫着。” 可见,折梅观赏是当时很普遍的行为。

据说,这种欣赏香味儿的观念也是从中国引进的。《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之间的约两百年,当时日本诗人无比讲究、偏重审美,结果,为了描写梅花香味儿,他们居然将梅花本身弃掉了:“春天半夜的黑暗多么莫名其妙;梅花虽然看不见其颜色,香味儿岂能隐藏?”

可见,“梅花”这两个字所包涵的意象,经诗人的想象变得更为丰满。

北京的梅花芳香浓郁,虽然我根本就分不清中国梅花与日本梅花当中的香味儿差异,却一样被香味儿迷惑而胡思乱想,结果,不知不觉想到千载之前的事了。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