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孔院新闻-> 正文

波恩孔子学院举办“汉语语境中大西洋名称来源考-元代对西域的新认识”讲座

发布日期:2023-07-19  作者:波恩孔院 陈家毅 点击量:

当地时间7月10日星期一18点15分,由波恩大学孔子学院和波恩大学汉学系共同举办的 “汉语语境中大西洋名称来源考-元代对西域的新认识”讲座在波恩大学主楼举行。此次讲座,孔子学院有幸邀请到了浙江大学中西书院刘迎胜教授为听众讲解他针对“大西洋”名称的溯源。来自波恩大学汉学系的廉亚明教授(Prof. Dr. Ralph Kauz)担任此次主持。

波恩大学汉学系廉亚明教授(Prof. Dr. Ralph Kauz)介绍刘迎胜教授

在讲座中,刘迎胜教授以训诂的形式,从历史层面出发,对“大西洋”这一已被现代中国人广泛接受的概念进行拆解分析,追根溯源。在他的研究中,刘迎胜教授纠正了在语言使用中长期存在的误解,“大西洋”并不是“大”与“西洋”的组合词,而是“大西”与“洋”的结合。

刘迎胜教授为听众讲解

刘迎胜教授通过元代对脱必察(tobčaq)骏马的文字记载发现,这种来自阿拉伯地区的马与蒙古马不同,其出色的样貌与奔跑机能让元代统治者痴迷。这种骏马也被称作“大西马”。通过文字记载,刘迎胜教授发现,“大西”这一概念在元代得到了更新。它代表“比传统中国人所认知的西域更远的地方。”

此外,刘迎胜教授还通过其对元代一系列富有时代特征的人名与部分记载了西方地理与西方医学的材料证明,在元代,中国已获得了一部分对西方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呈现在对“大西”词语的意义改动与发展中。

讲座现场

此次讲座从元代文献出发,探讨了“大西洋”该词的来源,并从中探究当时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程度与西方文化对华输入的路径。通过此次讲座,有助于德国当地群众了解当时中国对欧洲地区的了解程度,对当今中国文化包容形象的宣传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责编:王隽毅)

分享到:

热点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