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孔院新闻-> 正文

波恩孔院举办“中国的濒危语言”主题讲座

发布日期:2023-07-06  作者:波恩孔院 薛白 点击量:

6月26日18点,波恩孔子学院携手波恩大学汉学系在大学主楼阶梯教室成功举办了“中国的濒危语言”主题讲座。主讲人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马嘉思教授(Prof. Dr. Matthias Gerner),波恩孔子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廉亚明教授(Prof. Dr. Ralph Kauz)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

廉亚明教授

马嘉思教授(Prof. Dr. Dr. Matthias Gerner)于1994 年获得巴黎第七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95 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做语言学研究。2003 年毕业于拉筹伯大学,获得语言学博士。2005 年于德国美因茨大学完成语言学博士后。曾任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教授。自2019 年起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语言学教授。目前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同时也将数学和语言学结合一起进行跨学科研究。曾出版了三本学术专著,发表了 82 篇文章。

马嘉思教授

据美国语言学会(American Linguistic Society)预测:全世界现存的6800种语言中至少有一半语言将在21世纪末之前消失。在本次讲座中,马教授首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了小语种、濒危语言、即将灭绝的语言和已经灭绝的语言这几个概念的不同之处。 许多语言学家将母语人数少于100万的语言划分为小语种。 濒危语言则被定义为:目前有儿童仍在学习,但是在未来很可能不会再有儿童学习的语言。如果一种语言只有老一辈的人会说,儿童已不会再学的话,那这种语言就被称为即将灭亡的语言,如中国少数民族侗族的语言侗语。已经灭亡的语言,顾名思义就是已经没有人以此作为母语的语言。紧接着他着重阐述了造成小语种濒危的因素,如:种族灭绝或自然灾害(针对印第安人的屠杀)、人口流动融合(1859年起东北地区汉族迁徙到满族生活地区)、经济因素(农民进城务工)以及新兴媒体的影响。马教授强调,电视的出现和普及成为了语言多样性的“杀手”。除此之外讲座还介绍了中国西南部地区双语、多语情况(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居民普遍都会3到4门语言)以及双层语言的现象。

现场观众提问

最后,马教授向现场观众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今语言急剧消失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从保护全球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但同时语言数量的减少也有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那我们该如何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我们又该采取哪些措施?这将是我们未来应该继续思考的问题和不断探索的领域。

(责编:王隽毅)

分享到:

热点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