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语法沙龙”由jn体育 科研处和语言科学院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联合主办,每月一次,旨在贯彻落实《jn体育 科研能力提升计划(2018-2022)》,充分调动我校教师科研积极性,切实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组建相关学术团队。
12月9日晚,“韵律语法沙龙”第五次活动于jn体育 综合楼1211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沙龙主题为“汉语历史韵律语法与文学”,由jn体育 语言科学院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所长冯胜利教授主讲,王丽娟老师主持。来自人文学院、中华文化研究院、汉语学院、汉语速成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科学院等各个校内单位的老师、同学近5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共同学习、交流和讨论。
活动开始后,冯胜利教授进行了题为《论韵律文学史的构建》的报告,从韵律文学史的学科定位、研究意义、构建思路、发展构想等几个方面阐发了自己的体会、思考和意见。冯教授从René Wellek、魏建功等前辈学者对文学史研究的反思入题,指出文学史的研究不能仅关注历史、社会、思想等外部环境而不顾语言本身的内在因素,然后举例说明古与今、中和外的“语言有别,文学相异”,进而指出语言学与文学“联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声音是语言的载体,因此声律是语言艺术的基础形式,必须紧扣“声律”,构建语言艺术的“韵律文学史”。
接下来,冯胜利教授展示了韵律文学史的两种研究思路,一是通过韵律演变揭示文体发展的机制,二是通过节律规则分析文学美感的原理。冯教授先用汉语韵律音系的历史演变,对顾炎武、章太炎、王国维、胡适等学者的“诗体代降”说进行了解析和突破。每个诗行至少有两个节律单位(即音步),每个音步必须双分枝(根据韵律音系学的相关研究),以此为基础,可以发现:1. 无声调的早期上古(或远古)汉语存在韵素音步,由此二言诗得以存在;2. 声调开始产生、音步由韵素音步转向音节音步的过程中,中期上古汉语出现四言诗,继而发展为杂言诗和三言诗;3. 中古后期汉语发展出三音节音步后,五言诗得以出现;4. 此后汉语又发展出四字格(复合韵律词),之后七言诗才得以出现。在此基础上,冯教授结合具体的作品和文论,从诗律艺术、声调艺术、文律艺术、文体艺术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节律规则如何产生特定的艺术效应。
最后,冯胜利教授分享了他关于建立“韵律文学史”的构想:从一个语言的音系艺术做起,建立一个可以证明、证伪的规则系统,由此发现汉语语言艺术的普遍原则,比较不同时期的语言体系和文学体系的差异化参数,最后建立一个能以其他语言来证实、证伪、修订和完善的文学史理论,以语言学为根,紧扣结构与生成的核心理念,立足汉语并面向世界。
冯胜利教授的报告引人深思,在场来自语言学、文学和其他背景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均积极参与讨论,不仅有对韵律文学史构想的赞成与支持,也有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疑惑和追问,如六言诗的兴废、文体语体的关联、不同语言要素在文学中的互动等。活动结束时,大家均表示收获颇丰且意犹未尽,纷纷期待能有更多、更深入的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