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沙龙-> 正文

陈垣和启功:两代国学大师的师生情

发布日期:2007-05-11  作者:江门日报 罗凌 点击量:

1948年,启功先生与恩师陈垣等在北海合影,图为左至右:启功、陈垣、刘乃和、柴德庚。

祖籍五邑侨乡的陈垣院士是当代中国的一位国学大师,是我国少有的世界型学者之一,是一位中国近代史学的泰斗,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被毛泽东誉为中国的“国宝”,而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称颂的形象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伟大教育家,他从事教育事业70多年,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栋梁之材,他的弟子门生成为高级专家、教授、各个领域的拔尖人物数以千计,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在他门下的众多著名人物之中,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就是一个代表,而两代的国学大师的师生情缘和交往已成为当代学者们所津津乐道的美谈。

在书画艺术方面崭露头角

启功字元白,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家庭是一个处于没落衰败的满清皇族支系,小时候和寡母及未出嫁的姑姑相依为命,生活困难,且时常处在时势干扰的恐惧之中,从小就是在这样无奈的气氛中成长的。12岁时,幸亏得到祖父辈几位门生的同情,暗中以经济相助,启功才得有机会读书,可是读到高中未毕业,便因援助的来源断绝而辍学,只好以临时教馆和卖画来度过穷苦困难的日子。

启功是一位对国学、书画艺术极有天赋的人,也许是由于祖父和父亲是清皇朝的族裔,受过良好教育的熏陶以及家学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影响,使他从小就具有诗书画方面的才能,从小学到中学时代早已显露这方面的才华,在读书期间,他的作业常使校中的师生们叹服不已。辍学后,在贫苦潦倒的年代,他仍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刻苦勤奋学习,所以很早就成为博学古今的文才。书画艺术也在社会上崭露头角,起初他常以卖画谋生来维持生活,后来他的作品已享誉京城,得到许多爱画的人甚至书画家们赞口不绝。由于求知欲望强烈,他经常到各学校去走动,希望能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吸收一些养分。

认识陈垣成人生转折点

21岁那年,在偶然的机会认识到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初次见面,启功看到陈垣肃穆威严,不由得产生一些惧意,但陈垣校长觉得这个青年人很聪明、很可爱,便拉住他的手叫他坐下来,很和蔼地对他说:“你的祖父和叔父都是和我同年的翰林,我们还是常有来往的世交呢。”一番话使启功心里很感动,觉得陈先生身为著名的大学校长,却如此平易近人,这次初见很亲切,心中感到非常暖和,从此他就得到经常和陈垣校长接近的机会了。这是启功的人生道路逐渐走向辉焊的转折点。

陈垣校长非常惜才爱才,他具有伯乐识千里马的锐利目光,经过几次和启功接触,仔细观察之后,他认定启功这位青年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并决心扶持他、培养他,因此启功便得到更多的机会接近这位像亲人一样的长辈,并时常能够在门下聆听大师的教诲。

起初,陈垣为了解决启功生活上的困难,安排他到辅仁大学附中做中学教师,任教国文科,虽然他的教学能力是很胜任的,甚至比其他同事都强,然而不久以后,却被分管附中的一位院长竟以他“中学还未毕业就教中学不合制度”为由把启功辞退了,对此陈垣心中感到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陈垣很关心地对启劝说:“既然中学教师当不成,也不要灰心,今后出路一定会有的。”

登上大学讲坛

1935年,陈垣校长又找到机会,安排启功到辅仁大学美术系任助教。从实际情况来说,启功的美术水准已享誉社会,完全胜任执教美术系,这是无可争议的。可是事情真不巧,一年多以后,以前辞退他的那位院长又来分管美术系了,出于他个人固执的私见,借口认为启功“学历不够”,再次把他辞退了,从此启功再度陷入人情冷漠的刺激之中,感到很痛苦。尽管如此,陈垣校长坚持认为,像启功这样的人才不应该被埋没,应该扶持他走上为社会服务的道路。于是,在1938年秋季开学时,陈垣请启功回辅仁大学聘任他为国文系讲师,专门讲授大学的普通国文课。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辅仁大学,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在陈垣校长管辖下的北京师范大学当教授,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大学的教育岗位。

在推荐启功登上大学讲堂之后,陈垣便真心实意地要扶持他,使他能够真正成为一位名符其实的高等学府的教师。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处处对启功进行帮助利指导,从一篇文章的章法到一字一词的改法、用法或文章作法,都亲自给予讲解示范;从一个学派的思想体系,到某些文章的风格特点,都十分详细而又具体地给以分析和指导,甚至启功自己的一些论文和著作,都得到陈垣的批改才完成的。启功在学术上之所以能够突飞猛进,是有赖于恩师培育成长的。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全国各地的大学都回迁原地复办。1946年启功被晋升为北京辅仁大学副教授,从此他逐渐有了名声,俨然地与各高等学府的教授、学者、专家们平起平坐了,不久又被北京大学聘为美术系的兼职副教授,专门讲授世界和中国美术史课程。

师恩难以忘怀

启功由于自己特有的天赋加上不断的刻苦努力,到中年,他已成为国内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有些学者认为启功的书法成就堪与“书圣”王羲之比美,也有人认为“纯艺术角度来看,他的书法风格已有些固定,以一见十。”甚至当面称他为权威的书法大师。对这些极高的赞誉他很自谦的说:我只不过是一个会写字的教书匠而已。对于自己书法的进步与成就,启功曾对朋友说,这都是承蒙恩师陈垣的指导所得的,记得当年在苦练书法时陈垣校长曾对他说:“你要给学生批改作文,学生的字写得比你漂亮,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还说:“不要用毛笔去模拟刀刃所刻的效果,以免流于矫揉造作之弊。”这些激励的话语,使他终生难忘。

许多著名学者认为启功的学术成就是超乎寻常的。他之所以称得上国学大师,是因为他对经史子集、诗书画艺、文物鉴定、语言文字学、哲学、音韵学、训诂学、历史学、版本目录学、红学……等无一不精,样样都有独到之处,实在是博学多闻,且能打通各学科的界限,成为一名通学博儒。对启功的人品而言,可谓“仁义礼智信”无一疏漏,他最懂得人间冷暖,最具有人情人性,终生如此,这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北师大著名教授童庆炳说:“启功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博大的爱,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他对陈垣先生的爱,那真是一朝从师,终生感恩。”

1971年国学大师陈垣在京逝世,启功十分悲痛,当即为恩师写一副对联:“依函丈州九年,信有师生同父子;刊习作二三册,痛余文字誉陶甄。”此后无论在什么场合,启功都经常谈到陈垣恩师当年对他教育扶持的恩情,并深切地怀念。

陈垣国学大师的故里是在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为了纪念这位历史文化巨人,近年来市政府斥资把陈垣故居修葺,拓宽了周围的环境,修建一条直通故居的水泥路,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游人瞻仰,参观学习。在修建筹办“陈垣纪念故居”期间,启功先生虽已老迈,也积极地设法提供一些不可多得的资料,并为陈垣的塑像题字,当人们来到陈垣纪念故居时首先见到的是竖立在门前陈垣半身塑像,下面是“陈垣校长像,启功敬题“的刻字。

如今启功先生也已作古了,陈垣及其弟子启功两代国学大师,两位为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的伟人,他们师生之间的情缘及其交往的事迹,被世人当作典范而永远流传。

分享到:

热点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