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原创天地-> 正文

书香点缀流年 | jn体育 图书馆2022年度“读者之星”感言

发布日期:2023-06-12  作者: 点击量:

施乐浩:去年能出校的日子不多,且寒暑假都选择留校,为了不浪费宝贵的青春,就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丰富我的精神世界。也曾尝试过电子书,买过Kindle,开过微信读书的会员,快速便捷是其优势,但不知为何,屏幕里的文字就是没办法钻入我的脑中。只有当手里真的捧着一本书,体会着指尖碰到纸张的触感时,我才能意识到真的在阅读一本书。图书馆的书大部分都很年长,经历过岁月的洗练,所以近几年话题度较高的作品几乎不会出现在其中,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绝版书在默默等待同学的发现,如:武汉大学出版社的闻一多的《神话与诗》。旧书的最后一页保留了很多年前的借书卡,每当看到三十多年前有人跟我读过同一本书,穿越时空的感动油然而生(有点像岩井俊二的《情书》里的情节)。某位十几年前从日语系毕业的学姐,如今成为了翻译村上春树的出色的译者,她的名字,也藏在某本书的借书卡里。由此,总会在北语图书馆,有很多意外的发现。

苏畅大一大二的时候,图书馆还没有开放,我几乎已经习惯了没有图书馆的生活,也不会去主动阅读老师课上开的书单,可对于大学的学习来说,自主阅读是很重要的,因此借书读书必不可少,且对大三大四的我来说迫在眉睫。然而平时课多,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并不现实,因此借书来读便成了习惯。对于修“小学”的我来说,图书馆可谓是个宝库,很多我需要的书都可以找到,或许也正是因此我不知不觉中就借去了很多书。如果要给图书馆提点建议的话,有一点值得提及:图书馆的研究论著不少,可是几乎找不到中外文学作品的原文本,许多古书注本也没有上架,对于研究文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遗憾。

李玙晗:说起读书,其实真的一直很惭愧,好像长大后就再也没有捧着一本书默默地坐上一整天。记得小时候经常去图书馆借一些童话,后来城市改造,省图搬出市区,也很少去了。课业压力增加,电子产品也慢慢取代了书籍。上大学后读书功利化了,再也没体会到从前纯粹的快乐……于我而言青春的一个关键词是迷茫,前额叶没有发育成熟,三观正在形成。之前看过一张图片,三个人站在书籍堆砌而成不同的高度上,读几本书的人看到的是芸芸众生,读一些书的人却看到了阴霾密布,但读最多书的那个人看到的是晴空万里。我想,对于当下,对于自己想不清辨不明的,除了站的不够高,就是书读得少了。因为人生的高度也是书的厚度。

张圆康:书籍是课堂的延伸与补充,是由方寸教室进入无垠学术旷野的必由之路。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课堂知识的传授可以算做是“专业学习的领路人”,后续的“修行”还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在青灯黄卷、书韵墨香中体悟知识跨时空的印证与拓展。课堂上老师推荐的书目、知识点背后的学术支撑、一闪而过的巧思等都值得我们在课下捧阅相关书籍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同类书籍之间的横向比对和同本教材的版本更迭中更能让我们有所收获。在每一次课堂展示背后的信息收集中,图书馆总能成为我们最坚实的依靠。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纵然青春可贵,我们要把握人生最美好的季节去行万里路、体会世间风情,但也请记得在安心读书的日子里去享受在图书馆翻阅文献、奋笔疾书的乐趣。让有限的学习生活充实富有、多姿多彩,让有限的生命飘溢书香,熠熠生光。

杨飞扬:我非常感谢北语图书馆的鼓励,获得这个称号我受宠若惊。我借阅的书籍类型较为单一,由于我很喜欢我的专业——语言学,我去年借的书大多都是语言学专业相关的书籍。秉着更加深入了解语言学各个分支的知识、从而思考未来研究方向的想法,我借阅了许多参考资料进行文献查阅,偶有非专业书籍,也多与语言学科普、语言学家传记有关。其余领域的书籍很少翻看。身边有许多博览群书的同学,我常常感叹于他们的知识之渊博,涉猎领域之广,与之相比,我在广泛阅读方面仍有许多待做的。所以今年我的读书目标定为“多读书,读杂书”,只有从更多领域吸收知识,学习其他领域的理论,才能在未来的语言学研究中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进而促进语言学交叉学科的发展,有助于拓宽语言学发展的广度、延深语言学研究的深度。

鲍泽泽:书籍是什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图书馆就是人类无数伟大灵魂的集合地。每当漫步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总会想到这些伟大幸而深邃的灵魂在与我同行,也就有了无尽的勇气和能量。古人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说“万卷古今消永日”。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生都在书籍之中探索和求知,在与无数伟大灵魂的交流中得到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相和古人苦苦追寻的“道”的真正意义。

北语的图书馆是很舒服的,门前的一片空地经常让我在进入图书馆之前放空自己,以一个求知者的谦虚开始每一次的学习。三楼的电脑区更是我的“专宠”,我时常在那里写出满意的文字,也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每一个座位的插板都能拯救岌岌可危的手机和电脑电量,遍布各个楼层的自助借还机想必是社恐人士最好的选择。我经常选择在图书馆度过自己的一天,因为这里安静、高效,有无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默不作声的伟大灵魂。如果可以,我想我会常驻图书馆。

申浪:因为写论文或是查资料的需要,我对很多书都是匆匆一观,属于涉猎式的浏览,只有为数不多的书好好地阅读了。因此我所谓的获奖感言,应当是公开的感谢。

首先感谢图书馆的老师们,一本图书从采购录入到上架,要经历多道程序,是老师们的辛勤工作才使得图书馆藏书越来越丰富。平时也是尽力帮助我们,包括但不限于接纳建议与调整制度、紧急考试的研讨室预约、多彩活动的举办等等,都离不开他们在幕后默默忙碌的身影。其次要感谢图书馆的保洁阿姨和保安叔叔们,我是常客,和他们也大多“脸熟”了,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使我们得以在一个安全洁净又舒适的空间学习,当然这也提醒着每一位读者都应爱护公共环境,都有责任和义务营造和维护良好的氛围。最后要感谢图书馆的读者们,我在图书馆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也获得了很多同学的帮助和“投喂”,祝愿我们以后都能更加愉快地在这一结缘之地读书看报写论文。末了,想要提一个小建议,希望图书馆能够考虑续订中华书局“籍合网”的数据库事宜,也推荐大家都去试用(特别是学中文的同学)。

郝轩:在书里没看到黄金屋,也没看到颜如玉,只是偶尔得到一点领悟,一点感动,或者一点平静。在无数普通的时刻,书像普通的朋友一样,给了我一些真诚的陪伴。这种普通的真诚就是我要的意义。日子晦暗的时候,图书馆是免费的,图书馆的桌子是体面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耐心的。作为一个急躁之人,我竟然看了那么多书,真是个奇迹。我知道这一切并不容易,感谢北语的图书馆,感谢孤独尽头还有这样的陪伴。希望自己尽量不忘记年轻时候看的书,也尽量不辜负年轻时候学到的智慧。如果以后什么都忘了,至少现在,我还可以在这里,多看几遍,多爱几遍。

孙孟凡小时候我经常把书本展开,把脸凑上去闻书的油墨味,大概从那时候起就和书籍结下了解不开的缘分。后来开始学习古诗词,我的情绪经常跟着诗句变化。读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胸中豪迈之气不断升腾。读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能感觉到哀伤在空气中蔓延开来。读到“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心中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惆怅。读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自信满满,相信自己的人生也必将是热烈的、有价值的。去年参加图书馆的奇妙游活动,我还请书法老师题了一幅字“天生我材必有用”,并将那幅字装裱了一下,放在自己的书桌上,不断鼓励自己向更高的领域迈进。非常感谢北语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经常来图书馆学习,也经常在这里看到我的朋友们。我们在这里读书、学习、成长,不断取得进步。再次感谢图书馆的各位工作人员!

王英霄:我很喜欢阿根廷国家图书馆前馆长博尔赫斯的一句话“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翻阅纸质书籍更有效地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也保护了视力,学校的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借阅方式也很便捷,是很多学生心中学习、科研的“天堂”。

刘敏:我喜欢看书,喜欢在书中去了解这个世界,从书中去感受他人的生活与生命。疫情期间,有段时间很多同学都未返校,又碰上寒冷的冬天,除了上课,我的闲暇时间就都泡在温暖的图书馆了。虽然说现在获取电子书籍的途径很多样很方便,但是缺少了翻纸质书的感觉始终差点意思,图书馆真的完美契合了我对纸质书的需求。除此之外,我也经常光临图书馆三楼的多媒体区,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们图书馆“最贵气”的区域,发达的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无阻碍地获取更加广阔的网络世界的知识。临近毕业,更是珍惜在北语度过的时光,图书馆真的是我大学记忆中颇具分量的一部分。在这儿我翻阅了许多书籍,汲取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在这儿赶了许多作业,创造了不少“奇迹”;还在这儿遇到了很多亲切可爱的朋友和工作人员。

感激一切,未来继续加油啊!

宗雯:在电子化快速化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非常感谢学校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一个如此安静整洁明亮的读书环境,让我们能够放慢脚步,沉下心来,以书为友,与书相伴,纯粹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作为一名高年级的学生,我们面临着升学、毕业、就业的种种选择与压力,而我认为对抗压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行动。因此,每当我走进学校图书馆,享受为梦想而付出实际行动的耕耘过程,我都感觉无比的充实与富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始终认为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耐心、恒心、尽心的学习态度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着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郑小芳:很多人都说不太喜欢去图书馆,感觉待在图书馆学习会烦闷,容易犯困,也许是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同吧,于我而言,图书馆是我从小到大最喜欢去的地方。在故乡赣州的时候,只要我一有时间就在赣州市图书馆泡着,虽不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倒也是不知不觉中就让时间从书页中淌过了。在北语,不算寝室、食堂、教室等地点,去的最多的是图书馆,其次是操场。北语操场和图书馆的并肩而建让我感到很亲切。因为赣州市图书馆边上就是体育中心,以前我就常常看书看倦了就下楼跑到篮球场找哥哥单挑,然后被“暴虐”一顿。我最喜欢的娱乐活动,第一是书,第二是运动。“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真是说到我心坎上了。而要是一天的运动量不达标,我全身细胞就会“举起大旗起义”,阻挠我跟周公下棋。文字和阳光陪我一步一步走过了十八年的路,希望未来也是如此。

唐婉容:图书馆是我在北语的第二故乡。北语图书馆承载着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大学三年来的大事件几乎都与语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图作为一个沉默的见证者,总是无言却又热切地参与到我的人生中来。同时,我也在不同程度上总是占有着语图的各个角落,作为它服务着的数千学子中的一员,缓慢损耗着它的部分的生命。但是作为图书馆整体的生命却往往是永恒的,它的内部构造磨损了可以换新,而图书馆这一概念却是永存的。它是不死的,时间概念无法捆绑住它,它会站在时间的彼岸凝视来往的生灵们,作为福柯眼中的异托邦世界。2022年是极为坎坷的一年,大半时间我都在家中度过,能够获得此份殊荣其实是非常羞愧的,更何况热爱学习的同学们或许并不需要特定的地点作为媒介。不论怎样,语图的那抹亮色总是留存在我心中。希望剩下的大学时光能够一如既往地同语图携手度过。

袁道一:图书馆可以说是我的“快乐老家”了。图书馆这样漂亮、方便,还充满学习气息的地方,怎么能不让人喜欢呢。图书馆移位换景,坐在不同的座位望去窗外有不同的景色,而且桌子也很好看,学习起来顺滑又舒服;图书馆还十分方便,每个桌子都有充电接口,椅子还有靠背扶手;图书馆的同学基本都在学习,好的氛围让我每次坐在自己最喜欢的位置上学习都会心情舒畅,效率奇高。在图书馆自习久了,和书的关系也更好了。每次路过一排排书架,总会被一两本书吸引目光,忍不住停下来翻看几页,再看几页。如果说学海无涯,书就像海上的礁石,给人歇脚之处。有时候看着一排排的书,也会感慨自己所学就如沧海一粟,一生所得虽不过尔尔,但只愿所学能济世助人。 今年我正式开始考研,希望明年还有机会获得这个荣誉。

王全华:舒适的学习环境,便利的借阅服务,一直都很感激。不论是中文外文,不管是馆内馆外,都能狭路相逢。书架上一本本的“黄金屋”,也让我坚定自信、拒绝焦虑。在内卷的语境下,找个位子,不赶时间,等着时间。从清晨而来,寻觅知识而去。你好啊!北语图书馆。

赵博文我只是寒假没有回家,比别人在图书馆多待了几天而已,不小心成了“到馆之星”。不过,我确实是把图书馆当做了自己的“根据地”,我在这里翻阅了诸多图书资料,思考了学术和人生的诸多问题,并完成了博士论文。曾经的困惑和不安在阅读和思考中逐渐变得豁达开朗,历经磨难的遭遇在这个神奇的地方也逐渐释怀。图书馆熟悉的书籍和面孔、安静的思考和嘈杂的喧嚣似乎都成了我在北语生活的一部分。即将毕业,我就要离开曾经奋笔疾书的地方,踏上新的征程,未来的人生也是一座图书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要自己亲身阅读,慰藉无处安放的心灵。

张丽丽:读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疑而读,也就是不带任何问题去读书;另一种是有疑而读,也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无疑而读,会感到从容,感到悠然,会惊喜于新知识的发现、新方法的获得。正如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路,走走停停,总会遇到新的景色。有疑而读会感到紧张,感到不安,但解决问题的瞬间,便会身心俱轻。诚如一个人步履匆匆地赶路,到达目的地的瞬间终于能长舒一口气。这两种方式的读书构成了我读书生活的全部。

黄立全:阅读对我来说是孤独的旅程,是跨越现实隔阂与他人沟通的渠道,是求知者的避难所。但是,每个人阅读的感受肯定会不尽相同。每个人需要各自走进阅读的大门窥见其中。一本书可以读得很薄,薄到只有一句话,一个字,一种感觉;一本书也可以读得很厚很厚,厚到一辈子都看不完。我总想在我的寥寥数十载读完尽可能多的书,尽可能多的经典。但是从何看起呢?经典就一定是好的,适合我的吗?谁一开始又能看得懂,并且充分体会那些经典呢?读书是一个反复漫长的旅程。

我们都想在文学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他们说书中的故事是人类集体经验和记忆的结晶,包含了人生百态,五味杂陈;但是不要以为看过了书就算是体味了人生,生活还得自己去过。我们大多囿于这个时代和自己所生长环境的成见,书中的知识给我们新的视野;但是不要认为这些思想就是启迪的明灯,因为书中的思想彼此驳斥,没有论断。

那为什么还要阅读呢?首先,很庆幸,我们能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有时间,有知识,有明亮安静的图书馆读到书,这是人类历史中少有的特权。其次,如果说选择是自由的象征,阅读本身不仅是一种选择,而且是可以在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为我们提供更多选择的途径——它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更正确的选择,或者至少不是简单的无知的选择。最后,阅读锻炼我们思考的习惯,书中的内容也许不能明白地告诉我们未来该怎么办,但是阅读的过程让我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至少不会人云亦云,不负那书中的人生百态,百家争鸣。

最后真诚地感谢图书馆各位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为我们提供了稳定舒适、充满温度和关怀的阅读环境。特别感谢何玲老师和杨睿老师一直以来的帮助和鼓励。

付芳于我而言,图书馆是存在于我贫瘠的想象中所能呈现的最完美形态,尽管可能未必是六边形。在混乱和嘈杂中,坐下来,阅读文学或专业书籍,就可以固执而又隐秘地改变时间的流速。书籍里面存在着一方天地,翻阅古籍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对世界生发出奇异的想象——“我”与世界相互谛观,又在审视和想象中重塑自我。所以,去图书馆吧,哪怕不是为了春日初升的朝阳,至少在夕阳西沉时,我们也能轻声感叹,“又过了充实而自由的一天呢”。

(责编:付劲涛)

分享到:

热点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