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畅逸拙宏之风,生情出韵之笔

发布日期:2005-04-15  作者:广播站 周晶晶 点击量:

——赏张占一教授北语书画展

“张占一教授自幼酷爱书法,一笔一划练就童子之功,常年来操笔不辍,视其为修身养性之手段。左手执笔,书风‘畅逸拙宏’。书法之外还常习画,随意为之,偶有所得。”走进人文学院的艺术展厅,门口的书桌前一位我想象中的儒雅清癯的白发老者正在翻看着留言簿。这段简短的前言吸引着我,我忽然决定做这个采访。

老人对我慈祥地笑笑。我慢慢地往里走,嗅着其间浓郁的风雅气味,立刻坠入了一片翰墨的海洋,波面一层又一层叠涌,浪头一个接一个翻腾,我惊讶于我居然感受到如此震撼的视觉冲击。“畅逸拙宏”,这才发现这四个字多么贴切。“畅如乘黄北原驰,逸似衣袂举风摛。拙于童心经营处,宏蕴气贯青冥时。”回去后我绞尽脑汁想出了这首拙劣的诗,惭愧于远不能表达出张老书法的韵味。

“翰墨之缘”,“墨韵传情”,“文雅书拙”,“此地有崇山峻岭,何处无明月清风”,“鹤舞云间,龙翔海底”……我迫不及待地和张老聊起来,想知道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间仙者。张老首先领我去看了九四年他自作的一首古风,并耐心地为我解释每一句的涵义。我才知道书法竟陪伴了他整整的一生,从小就是班里板报组的好手,文革时不得不荒废了学业却从未放下书法,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以一手好字无奈地刷着标语,年年春节为人写对联,每天都有所得地练习,每天都在古书中汲取精神……“偶得碑帖视若宝,遍遍临读兴愈佳。为书不敢讨人媚,修身养性少浮华。权当气功益内腹,书道亦促心境佳。妙笔不在刻意处,生情出韵真方家。我慕自然多异彩,人格气质铸神化。”张老的座右铭是“古意传情多风韵,拙书养性少浮华”。我想我看到了中国文人所独有的特质。

张老的书屋叫“闲趣斋”,他不是专业的书法家,但书法却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几乎一辈子地操笔不辍,“我于书墨非行家,自幼酷爱难自拔”。我问他坚持的动力,他说,“艺术是一个人特性风格和生活态度的再现。我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和享受,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我对这个很上瘾,哪儿有书画展不管多忙我一定去看,寻找心灵的沟通。”他的书法自成一家,别具风格,那是一种刚柔同存的气度,和拙雅并举的心境。在刚与柔中,他更欣赏刚的厚重、稳实和大气,他说,“我喜欢以阳刚为主兼济柔俊者。阳刚方显力度气势,柔俊能显飘逸仙韵”,但是书法决不能太肉太媚,“没份量,吹一口气就飘了”。而在拙与雅中,他则更多地流露于拙的童趣和意念,寓雅于拙。

张老最喜欢的书法家是颜真卿,喜欢草书的那种拙朴、雄健和飘逸,还有郑板桥、欧阳询,和近代的毛泽东、郭沫若,但他从不落入前人窠臼,而是不停地探索求变。他总是勇于打破框框,说自己“爱打擦边球”,追求浑然天成,追求“妙手偶得之”的意外,追求“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情趣,讲究线条的灵动之美和舞蹈之美,讲究“质感、动感和情感”。他说,“结构上,我喜稍有变化且疏落有秩,出常而不怪异,给人以一种新奇之感。书无新,则无魂;无魂则不韵;无韵则美不存。韵,还原于朴真、自然。不论势扫千军,还是病蚕吐丝,是刚,是柔,是拙,是逸,都给人一种客观使然之感”。他戏称自己为“张体”。张老九一年开始左手执笔,是为了避免过于熟悉和过于流利的牵绊。他甚至有时候闭目写,还指给我看这次展览中好几幅闭目左手的作品,那真是一种难得的古朴拙趣,是返朴归真的自然。如此的率性不羁,真是“履风之人”。

张老说自己写字很快,“常常一口气下来,像流水一样顺畅轻松,浑然自在,毫无生涩阻隔之感”,但每个字拿出来细品时又都能经得起推敲,这可就是真功夫了。他说,“一般大家都认为不能眼高手低,但我恰恰以为,眼高手低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更高的审美要求,更好的眼力,同时需要“手低”的谦虚和勤奋,不能做空头的评论家、理论家。”他曾在他的一篇《书法片言》中写到,“写字应在运笔上下功夫,切忌无法无度,滑浮俗糙,但不应以法囿情,呆滞无神”。而且他写字时“握笔无定法”,他带我看他写的三篇《快哉亭》,用不同的毛笔,同一支笔又运了不同的笔锋,是三种感觉,三种韵味。

在一幅幅作品前流连时,张老不时地给我讲解他所写古人诗话的意味。杜甫的“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寄语报平安”,唐人李峤的“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前尺浪,入竹万竿斜”……讲到活泼处手舞足蹈,讲到激昂处不觉地提高了语调,讲到深沉处又不由得神色肃然,讲到生动处甚至忘记了旁人的存在,闭上眼睛自在心里勾勒着,品味着,他看上去像个完全外露的孩子,为着每一处美丽而动心。张老说,不管什么,“悟”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他拿到前人的碑帖,研读总是多于临摹;对于前人的诗话,更要“悟出味道,悟出气韵,悟出境界,自己写出来才是活的。”

这次的展览除了54幅字,还有12幅以“大自然印象”为题的水彩画。与浓黑的翰墨为伴之外,张老把缤纷的色彩也挥洒得如此酣畅淋漓,夺人眼目。每幅画旁都配有一首张老自作的古诗,“稀零白色须是雪,化水润物默无言”, “莫问白水源何处,须知牛羊未出栏”, “迷雾罩重峰,白瀑穿谷中。月影不出山,朦胧难见松”……“诗、书、画”的优雅结合。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聊天中,张老提到了中国的汉字,他惋惜于文革时对繁体字的破坏,遗憾如今大陆很少有年轻人懂得繁体字,看得懂古书。他说汉字代表着中国的文化,那真的是很美的艺术,说时眼神里流露着作为一个书法家,更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汉字的钟爱。

“这次书画展是一个刺激,”张老说,“它可以增加文化气氛,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因为我们不可避免地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毕竟大多数对中国的古代文化不感兴趣,不很重视,而是更多地追求西化的时髦和现代。北语素有“小联合国”之称,校园里也不得不少了些古典气息。“以后这样的活动会越来越多,让学生们多受熏陶感染”。

这次书画展不仅仅有北语校园内的同学老师参观,北林、北科、矿大、地大等周边各个大学的同学老师均慕名前来观赏,并留下了签名和题诗。让我们以他们的几首留诗作为本文的结尾,祝愿张老的艺术之树常青。

附书展寄言:

(一)

校园花簇多, 香气满吾家。

远履寻芳草, 何为自种花。

——唐腾义

(二)

龙飞凤舞俏, 松柏筋骨傲。

字风成一家, 书法艺深妙。

——王俊朗

(三)

笔存异趣, 墨香久远。

——刘尚耕

(四)

墨蕴风骨, 气饱志憨。

神逸千里, 闲趣九山。

——思

(五)

闲趣不闲,率性天然。 左书旁道,功在其间。

画中有诗,境界卓然。 书画堪赏,人更超凡。

——关立勋

(六)

校园三月早春寒, 淡雅清华绽艺苑。

翰墨挥毫抒情意, 丹青着色绘自然。

朴拙形外蕴真美, 艺品独特雅俗间。

花甲闲趣乐书画, 修身养性更陶然。

——常敬宇

(七)

少小有大杰, 花甲又逢春。

丹青涂山水, 左笔写人伦。

狂放不循古, 桀骜亦如人。

纵舟应无囿, 行止皆由心。

——李更新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