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成功举办主题为“相信未来 共绘精彩”的全球“孔子学院日”活动,期间揭晓了第三届“最·孔院”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本届“最·孔院”共征集到来自61个国家102所孔子学院(课堂)的351部作品,获奖作品111部,12人获得“孔院达人”称号。jn体育 校长段鹏博士出席了颁奖仪式。
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制作的《悠悠七十载,三代古巴华人的中文教学之路》喜获最高殊荣——特等奖。该视频由哈大孔院两名志愿者教师冯雅婷、邵影合力拍摄制作完成,冯雅婷同时荣获了全球“孔院达人”称号。用镜头雕刻孔院时光,传递语言联通、文化交融的温暖力量。2022年11月开始筹备拍摄,直至2023年6月制作完成,哈瓦那大学孔院给予了新媒体小组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丁汀院长策划选题、全程组织、积极协商沟通,让摄制组得以走进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中文教育之家。
《悠悠七十载》讲述了古巴哈瓦那大学孔院退休教师邓小荣与其母亲何美洲女士、儿子邓梭治,一家三代人横跨两个世纪、七十余年的中文教学之路。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何美洲女士负责教授哈瓦那华人社区的儿童学习汉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辗转于各个华文教学点,从最初的华区儿童语言学校,到后来的林肯语言学院,再到建设于1995年的中国传统艺术馆,辛勤耕耘数十载,只因心中满怀热爱,所以不曾觉得辛苦劳倦。
与此同时,何美洲也鼓励督促自己的孩子踏踏实实把中文学好用好。邓小荣说:“每一天,母亲都告诉我,中文很重要,你们一定要学好,这样未来可以跟中国人交流谈话。所以我长大后也继续坚持报名学习汉语,学普通话。”母亲的教诲如春雨般浸润在邓小荣的心里,“学好中文”也成为了他毕生的追求和信念。
1997年,邓小荣跟随传统艺术馆的孙老师学了两年多汉语,普通话愈加标准,老师也甚感欣慰。可惜,孙老师在古巴只是短暂停留,即将踏上归国之途。依依惜别时,邓小荣问老师:“您回去之后,我该怎么办啊,我们这儿再也没有专业的老师了。”伤感之余,孙老师慰勉道:“你替我继续教中文吧,你能成为这里最专业的老师!”就这样,邓小荣放弃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工程师身份,毅然投入到了汉语教师的行列,这一教便是寒来暑往二十余年。2009年,jn体育 与哈瓦那大学合作建设的哈大孔院成立后,邓老师来此进修高级汉语,毕业以后便一直留在孔院任教。
除了自己全情投身于中文教学,邓小荣也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重视汉语。邓梭治是邓小荣的长子,他二十多岁时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汉语表达获得了前往中山大学进修研习的机会,学成归来后便成为了一名古巴本土中文教师。正如一句古巴俗谚:“猫的儿子会捉老鼠”,邓梭治和祖母、父亲一道,也走上了中文教学之路。看着学生们从最开始一句中文都不会说,到毕业时能与中国人侃侃而谈,进而参加汉语桥比赛,获得好成绩,到中国学习,拓宽自己人生的无限可能,邓梭治在此过程中也找寻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追忆往昔,邓小荣老师谈到自华人在古巴落脚扎根,中文教育的发展便一直举步维艰,办学场地难寻难建、教师资源极度匮缺、教材教具更是聊胜于无。直至2009年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成立,才大大改善了古巴中文教育的生态面貌。十四年砥砺前行,哈大孔院已成为古巴最大的汉语学习中心,专业的教学团队、系统的教学体系以及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和技术等,极大推动了当地中文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国的飞速变化和中文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来到孔院,走近中文,亲近中文,热爱中文。
四年前,已经退休的邓老师选择回到孔院继续中文教学,只是这次面对的学生有些特殊。他说,“孔院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会说汉语,这样也可以跟中国老师有好的关系,可以欢迎从其他地方过来的中国人访问孔院,可以接待他们,可以用汉语和他们交流。这是个好事情。”就这样,每周一上午邓老师都风雨无阻来到孔院,从基础的拼音到简单的对话,再到成段表达。他数年如一日,不辞辛劳,满怀激情,无偿地教授孔院员工学习汉语。恰如恩师当年期盼的那样,他成了孔院“最专业的老师”。
现任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时任副主席)2015年与邓小荣、邓梭治父子合影
回溯过往岁月,邓小荣老师的中文教学之路自幼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便埋下了种子,恩师临行前的嘱咐更像一束火花,点亮了他心中对于中文教学的热望。如今子息后辈弘扬家风,也选择了从事中文教育,三代人横跨两世纪、悠悠七十载的中文教学之路正向着更远的未来绵延拓展。他们对中文教育的热爱与无私的奉献精神也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投身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让中文瀚宇之花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责编:王隽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