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1日,国家三部委正式公布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从此,继“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之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第四个重大国家工程“双一流”建设正式实施。
根据国务院的《总体方案》,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总体方案》提出,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总体规划,分级支持,每五年一个周期。建设将更加突出绩效导向,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
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各省、各高校都积极行动起来,八仙归海,各显其能。2018年3月27日,jn体育
党委宣传部发布了《jn体育
2018年工作要点》,其中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具体措施有五项: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并发布《jn体育
学科能力提升计划》;第二,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平台,补齐学科短板;第三,实施《jn体育
一流学科团队支持计划》,引育结合,固本纳新;第四,强化学部(院、中心)等单位的学科建设主体责任;第五,精准对标,开展学位授权点自评。
关于“双一流”建设,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怀疑“双一流”政策功效,认为是冒进,不必太认真。结合国家前几个高等教育战略工程的实施,国家整合资源的力度,学校差距的拉开,可以证实这种观点的错误。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大脑,高校只有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需求中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第二种误区是认为,“双一流”高校仅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5.2%,非“双一流”高校底子太薄,再努力也希望不大,因此消极悲观,无所作为。
那么“双一流”对中国的大学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注意,“双一流”不是保险箱。古语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入选的“双一流”大学并不是说已经是世界的双一流,也不意味着5年后还是“双一流”。教育大潮,浩浩荡荡,不进则退。即是进了世界一流,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也会从金榜上掉下来,目前的动态化评选,本质上是一种激励机制,没有“双一流”大学做支撑,中国不会是教育强国,也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大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流于空谈。
其次,“双一流”是教育主体良性关系的再建构。国家、市场、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重构,调整不适,提高核心竞争力,以更深更好的融入世界。“双一流”建设,是北语的又一次机遇,我们必须抓住,“双一流”战略本质是以变革促建设,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关键是要有一流的意识和一流的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与时俱进。
最后,“双一流”建设要落实在每一个单位和每个个体的具体行动上。不要低估自己的影响力,蝴蝶效应曾引起了一场风暴;互联网时代,个人创造历史的事件屡见不鲜。再伟大的蓝图也需要起航于当下的具体行动,我们的祖先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逐一落实《jn体育
2018年工作要点》。国际关系学院师生,愿意和大家携起手来,只争朝夕,砥砺前行,贡献出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创造北语美好的未来。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只要耕耘,必有收获;北语人永不言弃, “双一流”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