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9年1月12日,由jn体育
和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的《汉语方言地图集》出版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当曹志耘教授带领其团队经过七年卓绝努力完成的这部经典巨著展示在世人面前时,中外专家学者赞叹不已。《汉语方言地图集》是世界上第一部在统一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的、全面反映20世纪汉语方言基本面貌的原创性语言特征地图集,是当代中国语言学的标志性成果。作为这部地图集的主编———曹志耘教授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汉语方言:抢救与保存迫在眉睫
我本人的工作主要是做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三十年来风雨兼程,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海峡两岸、青藏高原。官话、晋语、吴语、徽语、闽语、粤语、客家话、赣语、湘语、平话、土话、乡话、畲话都做过或详或略的调查,赴实地调查过的方言点不下百个,近几年还调查了苗语、侗语、道孚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在调查的基础上,也撰写了大量调查报告和论著。
中国境内的语言多达一百三四十种,汉语方言则更是不可胜数。在当今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凶猛席卷下,绝大多数弱势语言和方言正处于急速衰亡之中,与此相关,众多弱势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灭绝的危险。但要对语言文化一体化运动作出反应,要留住或部分留住那些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珍贵的语言文化遗产,要让人类的语言文化生态保持应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单靠少数学者的个人努力是无济于事的。如果有更多的人意识到语言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如果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建设“和而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态,我相信,我们会有所作为! ———曹志耘
对我们来说,汉语方言的抢救与保存似乎显得很遥远,但是对曹志耘教授来说,这是他为之奉献了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研究领域。正如上述文字所说,曹教授早已认识到保持多样性的语言文化生态的重要意义,并为此而不懈地努力着。他不仅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开展方言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和论著,而且还开设“走过田野方言文化网”。曹教授说,他希望网站上的内容能够让大家有所触动,更希望有所行动。那样,我们未来的餐桌上就不会只有“汉堡包”,而是有“鱼”有“虾”。
而编撰《汉语方言地图集》的初衷同样是为了抢救和保存汉语方言。曹教授介绍说,汉语方言历史悠久,丰富复杂,其差异性甚至远远超出欧洲许多语言之间的差异,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方言资料和语言文化资源,是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但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汉语方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小方言和特殊的方言现象正在急剧萎缩和消亡。全面科学地描写展示我国汉语方言的传统面貌,及时抢救记录和保存汉语方言资料,保护民族语言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方言地图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描写、展示和保存大面积地区、众多方言现象的面貌和分布状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言特征分布图是方言地图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地理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等语言学科的研究基础。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热切期待一部全面的汉语方言特征地图集的出现。在《法国语言地图集》问世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没有任何理由继续留着这一巨大的空白了。
正是怀着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曹志耘教授带领他的团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汉语方言地图集》编撰工作中去,尽管他们深知这一课题在调查、编写上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曹教授的心中,语言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去抢救和保存汉语方言,这也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所在。
《汉语方言地图集》:七年风雨铸就经典巨著
2009年1月5日,印刷厂将《汉语方言地图集》的样书送来,大家纷纷下去搬书,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就像十月怀胎的婴儿,终于可以见到他的模样,听到他的哭声,终于可以触摸到他的肌肤了。等到把牛皮纸的包装打开,大8开的页幅,绛红色的封面,烫金的书名,还有压印的古朴图案,一切如想象,但似乎又超出想象。打开书本,清晰的图例,高档的纸张,精致的装订,一切都让我们喜出望外。悬着的心,到这一刻终于放下来了。面对铺排在桌子上的地图集,我似乎应该狂笑,或者大哭。但我既没有狂笑,也没有大哭。最直接的生理反应是马上病倒,我从第二天开始就感冒了……2009年1月12日,《汉语方言地图集》出版新闻发布会在北语举行。尘埃落定,一切都过去了。但七年来25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激动和煎熬,这不是可以轻易忘却的。对我而言,《汉语方言地图集》并非印在纸上,而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生命里。 ———曹志耘
这是曹志耘教授在《汉语方言地图集》出版后写的一段文字,真挚的情感不禁让人为之动容。的确,七年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2500多个日夜的风雨兼程才成就了今日的硕果累累———三卷本《汉语方言地图集》。
作为《汉语方言地图集》的主编,曹志耘教授介绍,“汉语方言地图集”课题于2001年启动,参加人员共有57人,来自国内外34所高校和研究单位。调查地点共有930个,遍及全国(包括港澳台)各地,除了省会级城市和方言区代表点城市以外,其余地点均调查乡下方言,东南部地区达到一县一点。发音人基本上是1931-1945年之间出生的男性。调查条目使用课题组专门编写的《汉语方言地图集调查手册》,该手册包括单字425个,词汇14类470条,语法65类110条,共计1005个条目。所有调查点一律赴当地进行调查,在传统的书面记录之外,还采用数字录音方式录制全部调查项目的有声资料。在将调查材料经录入、校对后,建成全部930个调查点的“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再利用NFGIS的全国地图数据和ArcView9.1,建立“汉语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在该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方言地图的绘制工作。根据调查的结果,从全部调查条目中归纳出最具价值的510个地图条目,绘制成510幅方言特征分布地图,分为语音、词汇、语法三卷。
2008年3月5日,曹志耘教授将《汉语方言地图集》所有内容的改定稿交给商务印书馆,至此,《汉语方言地图集》的整个编写、排印、校对的工作全部结束。按照预定计划,地图集将在4月份出版。但是令曹教授及其团队万万没有想到,中途杀出个程咬金。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只有持有地图出版资质的出版社才能出版地图,而等到要出版《汉语方言地图集》时,商务印书馆才发现自己还没有此种资质。“这真像新娘子要上轿了,才发现轿子还没做好。准确地说不是没做好,而是根本就没做。既然如此,那就动手做轿子吧。于是,商务印书馆开始向中国出版集团和新闻出版总署申请,要求在出版品种里面增加地图这一项。但此事谈何容易!”
在随后的日子里,曹教授几乎每天都在祈祷,希望有关部门赶紧批给商务印书馆一个地图出版的资质。但5、6个月过去了,依然是音信杳然。“我那几个月的心情正如热锅上的蚂蚁。几个月来,我每天都必然会想到这件事情,没有一天例外。更让我感到痛苦的是,我不知道哪天是个尽头,这就像一种‘无定期’的徒刑。”直到2008年12月29日,曹志耘教授去商务印书馆参加“中国语言资源资源开发应用中心揭牌仪式”,他终于听到了让他热泪盈眶的消息,“商务印书馆的地图出版资质批下来了!”。
历时7年,《汉语方言地图集》终于正式出版,语言学界为之振奋。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表示,《汉语方言地图集》的出版填补了汉语方言研究的空白,对中国语言资源的保存和梳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侯精一、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熊正辉、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黄行等专家学者也高度评价了地图集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他们认为《汉语方言地图集》不仅较为全面、科学地描写和展示了汉语方言中重要语言现象的共时差异和地理分布状况,并且为汉语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中国地域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份极为重要的基础资料,对于汉语语言教学、汉语方言信息处理以及语言侦破等方面也具有直接的作用,此外还可以有力地推动地理语言学这一学科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田野调查:在辛苦和枯燥中发现快乐
田野调查工作是辛苦的,也是枯燥的,但也有其特有的乐趣。不过,当你爱上这项工作以后,你爱的就不仅仅是它的乐趣,同时也包括它的辛苦和枯燥。
2005年,我带领学生去湘西溆浦调查当地方言,一开始我们并不了解其中的规律,只觉得溆浦话的韵母、声调极为混乱,给人无从下手、手足无措的感觉。学生们更是苦不堪言。不过,随着调查的慢慢深入,隐藏在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逐渐显现出来,那时就会有一种“发现”的快乐。
———曹志耘
所谓的“田野调查”是来自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也是研究工作开展之前,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以称为“田野研究”或“田野调查”。《汉语方言地图集》的调查工作均采用“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方言研究的基本功,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曹志耘教授开始介绍其领域的研究方法,“我会带每一届研究生出去进行田野调查,让他们深入当地,体验当地文化,接触当地人,学习如何开展实地调查,如何与老百姓沟通,如何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通过这种方法,他们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汉语方言地图集》的调查地点遍及全国各地,而曹志耘教授和他的团队就一直行走在路上……进行田野调查需要克服种种艰苦的生活条件。2008年,曹教授带领他的学生到湖南通道调查侗语和四里话。车子一进入湖南境内,他们马上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整条公路被彻底扒掉,而新的路基还没来得及铺,路面本来就坑洼起伏,如今已完全成了泥浆了,载着他们的汽车就在这永无止境的泥浆里蠕动。“感觉像在坐轿,也像在坐船,有时车轮陷入泥坑,干脆就在原地打转。如果只是几公里的路是这样的也就罢了,但是到通道县城还有40多公里,我们不免感到绝望了。可既然我们已经上了这条路,唯一的选择就是耐心地坐在车上,耐心地摇晃,耐心地颠簸,直到旅途的终点。经过7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似乎是个奇迹了。”曹教授回忆起那些令他难忘的经历。
还有一次,曹教授和他的学生前往湖南怀化溆浦县北部与沅陵县交界的山区大渭溪开展田野调查。他们住在当地惟一的一家旅馆“山乡旅店”里。房间在三楼,木地板一踩上去便吱嘎作响,能使整个房间都晃动起来。不过,房间里除了两张木板床和一张桌子外,也没别的东西。灯泡大概只有15瓦,几乎什么都看不清。“我只好自己去买来一只100瓦的灯泡换上,但也因此看到了床上大小不一、各种各样的虫子,心想今晚只能与它们为伍了。整座房子里唯一的厕所也是惨不忍睹,这时惟有怪自己的视力太好。我真得很难想象我的学生们是怎么度过这个山乡之夜的。结账时才知道这家旅馆的住宿费是每人5元,可见连15瓦的灯泡也已经是奢侈的了。”谈起这些故事,曹教授忍不住笑起来。虽然生活条件异常艰辛,但他们从没有叫过苦,也没有抱怨过……事实上,对于田野调查来说,生活条件的恶劣并不是最大的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发音人以及当地人的不理解、不配合则更让曹教授头疼。“在大渭溪调查乡话时,因为当地讲乡话的人太少,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有一定文化的老年人,所以只好调查一位年轻人,而调查的资料就无法用于地图集了。”同时,由于有些当地人并不了解曹教授所从事的方言研究工作,往往带着怀疑的眼光看他们,在进行田野调查时,他们也会被拒绝,甚至吃闭门羹。“有一次,我们的一位老师找到了合适的发音人,但是这名发音人却怀疑他怀有不正当的动机,拒绝配合,这位老师就坐在他家门口一直等着,到最后,这名发音人的儿子以要报警逼走了这位老师。”这些看似趣闻的经历,对曹教授来说却是抹不去的记忆……虽然田野调查辛苦、枯燥,有时还要面对他人的误解,但曹志耘教授无怨无悔地走在田野上,“我和我的学生都对田野调查很‘上瘾’,一段时间不出去做研究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因为每一次田野调查都能感受到原生态的本真魅力。”他们一直在田野中找寻文明的足迹,在枯燥中发现无穷的快乐……
人才培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曹老师总是身先士卒,永远跟我们站在一起,如果我们工作12个小时,他就会工作14个小时。他的这种精神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心服口服,也是能吸引我们加入到他的科研团队的原因。他总是为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我们。 ———王莉宁
曹志耘教授的同事、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黄晓东说:“曹老师做学问非常严谨,做人则是严肃而不失幽默。”王莉宁是曹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谈起她的导师便立刻活跃了起来:“曹老师的语言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他的语言带有颜色,鲜活而生动。当曹老师遇到他感兴趣的语言文化现象时,他整个人就会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他外表看起来是冰山,但内心有丰富的火山资源,随时可以喷发。”
曹教授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汉语方言研究,并深深扎根于这一领域,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学术研究。对于热爱语言学的学生,他也会关怀备至、百般提携。当年,王莉宁希望报考曹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就给他写了一封信。作为一名地处边远地区的普通学生,王莉宁并没有期待方言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曹教授能给她回信。但没想到曹教授很快回信,回答了她的问题,并鼓励她报考。如今,王莉宁已克服了种种困难和自卑情绪,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提及这段经历,王莉宁几度哽咽,“我很感激曹老师!”
曹志耘教授还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研究作风默默地感染他的学生,让他们学会如何做学术研究。2006年,曹教授带领王莉宁、夏俐萍、郄远春3名学生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的泸定县调查泸定话,这是王莉宁第一次正式跟随老师进行汉语方言的田野调查。虽然调查难度不算大,调查时间也不长,但在观察、思考、体会、并临摹曹教授的调查方法与工作态度的过程中,王莉宁却亲身见识了曹教授的治学严谨,“刚开始记音时,我们没有刻意地去厘清规律,听到什么记什么,但还没完成一半,便感觉特别混乱,往往一个字前后几次的发音都不相同。曹老师决定停下核对,一边追问,一边拿笔、涂改液不停地记录、修改,一边给我们解释、分析……终于我们逐渐摸着了门道,我也初次体会到语言调查研究带来的兴奋和快乐了。在研究的过程中,曹老师还一再嘱咐我们‘离开的时候决不能有任何疑问’。”
对于学术研究,曹志耘教授十分注重细节,任何瑕疵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曹老师做学问非常严谨,要求更是严格至苛刻”,黄晓东如是说。王莉宁更是深有感触,“回答曹老师的问题决不能用‘可能’、‘也许’,必须是肯定的回答。我刚来北语的时候,对方言研究还没有正确的认识,总觉得应该做些大学问或者深刻的理论。但是曹老师却让我做《汉语方言地图集调查手册》的整理和校对工作,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就有些浮躁,不愿意做下去。不过曹老师的一席话却令我明白了应该怎样进行学术研究,他说,‘做学问不是做什么如烟似雾的东西,而是应该把你眼前的事做好’。”对于在学术研究上坚持完美主义的曹教授,他的同事和学生都心服口服。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曹志耘教授正是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着他的学生乃至他的周围人,凝聚起一支热爱方言研究的学术团队。
无庸置疑,历经7年风雨铸就的《汉语方言地图集》早已在曹教授的人生旅途上画上了亮丽的一笔。“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一直走在路上曹志耘教授将带领他的团队继续乘风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