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富珍
司富珍,jn体育 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jn体育 青年骨干教师、国内知名青年语言学家。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期间,由jn体育 派遣作为中组部第六批援疆干部进疆工作,担任伊犁师范学院外语系系主任。2010年,她以其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荣获了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荣誉称号。
对于没有真正在新疆生活过的人来说,想起新疆,或许总是连绵的大漠、皑皑的雪山、奔放的歌舞、美丽的姑娘。司富珍老师回忆起她去新疆支教之前,对于新疆也是这样朦朦胧胧的向往,而一年多的新疆支教生活,圆了司富珍的一个新疆梦,也凝结成了司富珍生命中难以忘怀的一段新疆情。
一年的脚印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年年岁岁,伊犁以其辽敻边城的身姿欢迎远客。初到伊犁,司富珍老师被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蓝蓝的天,清清的水,映衬出一幅世代炊烟、安静平和的生活风貌图。巩乃斯、唐布拉、那拉提、昭苏,一片片广阔的草原守候且见证者文明的交融。星列其中的西辽西域名城阿拉力马力遗址、唐代弓月城遗址、伊犁将军府、惠远钟鼓楼、林则徐纪念馆等文化古迹,将几千年的时光雕刻成此时遐迩相望的共处。司富珍细数新疆风物,饱含深情,娓娓道来。
一个城市,无论自然和人文环境如何优美,都需要有承载大学精神的象牙塔的存在。伊犁师范学院,便在“塞外江南”“中亚湿岛”里昌明学术,传承新知。“品正学实”的校训砥砺着师生们学行结合,良好的学术风气给司富珍留下很深的印象,她也是以知行合一的楷范来勉励学生的。“先做好人,再做好学问。司富珍教我的话,我都记得。” 伊犁师范学院外语系07级英语专业学生武黄岗在接受《新疆日报》记者的采访时不假思索地说。在支教过程中,司富珍努力牵线搭桥,促进伊犁师院同外界的合作,邀请北语以及国外大学教授交流经验。同时,她更注重促进师院外语系自身学科和科研实力的积累。她精心策划的外语系“学术沙龙”,给缺乏科研意识的师院外语系增加了不少的学术气氛;她还捐出个人研究经费的一半作为“伊犁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师科研奖励基金”,鼓励外语系教师的科研创新,提出了学科建设和学科结构调整的1510改革计划,为建构语种和学科多样化、科学化的外语学科结构和保持外语学科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规划……在融洽的氛围中,司富珍和师院里许多师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直到司富珍挂职期满回京,她们还依旧通过短信互道想念之情:
富珍姐你好吗?我开始上班了,这学期有六节课,比较忙,所以才给你联系,你还好吗?我现在给汉族班教维吾尔语课的呢,挺有意思的。我用的新疆大学出版社的《基础维吾尔语》内容非常好,对你的研究很有帮助,如果你需要的话我给你寄过去吧!
当然,司富珍也很关注西部边陲相对封闭的教育现状。“伊犁师范学院是国内距离边境最近的一所高校,地理位置的偏远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缺乏,学科体系不完善,科研气氛不浓,这些都制约着伊犁师范学院外语系的发展。”司富珍在回忆起初到伊犁师院看到的情形时,这样评价道。在那里,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司富珍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留下的是深深的足迹。有时,她也会遇到个别维吾尔族学生向她表达由于语言文化的接触可能导致本族语言消亡的可能性的忧虑。这时她会耐心地予以讲解,告诉他们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是语言发展的常态。不同语言的互相借鉴,会增加语言本身的活力。“那个向我提问的维吾尔族学生沙巴艾提赞同了我的看法,后来成了我的好朋友,”司富珍微笑着说。
一庭雪一窗书
选择支教,意味着同时选择了学术研究上艰难多倍的付出。去伊犁支教前,正是司富珍学术事业百花待放的时期。2006-2007年期间,她曾以博士后访问学者(post-doctorial visiting scholar)的身份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和哲学系做研究工作,师从国际知名语言学大师诺姆-乔姆斯基教授。她所采写的“乔姆斯基访谈录”(发表于《语言学论丛》)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对乔姆斯基这位影响世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国际名师进行访谈的文献。许多的课题,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材料积累,都在等待随墨水在稿纸上具化。到伊犁以后,这些课题由于资料的缺乏,只能暂时搁置。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新疆丰富的中亚语资源给司富珍打开了另一扇门,她开始着手研究突厥语。
伊犁漫漫的两个雪季,却助成了司富珍房里融融的工作氛围,炉火的温暾和研究突厥语的热情交相辉映。在完成平时的教学工作之余,司富珍总喜欢向同事朋友请教突厥语问题,边请教边笔记,不断思考突厥语独特的语言特点。一年多的时光里,司富珍颇有所得。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两部,在核心期刊及本院学报发表论文近十篇,还主持有“突厥语族语言的功能中心语”、“功能中心语研究”、“乔姆斯基的生物语言学思想”、“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最新思想”等多项科研项目。一摞摞的文稿书刊随她归来,厚重且扎实。
古丽,到家后一切可好?
真善美的重量,只有彼此的心可以衡量。一年多的支教生活里,她赢得了师生和社会的尊重和称赞。她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授予了“自治区优秀支教教师”的称号,同时还被评选为伊犁师范学院优秀处级干部,她所领导的外语系管理团队也被评为伊犁师范学院优秀处级单位。学生亲切地称她为“老朋友”,而同事对她的称誉带有隽永的诗意:“天山古丽、援疆古丽”。司富珍如今返回北语,回归到从前的科研和教学之中,可她仍会时时想起那遥远的地方,那诚挚的情谊。远方的朋友,也默默思念着她,当短信悠悠飘过祖国的东海西陲,心灵的距离原来如此贴近:
司富珍,到家后一切可好?想到开学后再不能经常见到你,司富珍,今早我还没到该起的时候,突然醒了,脑子里都是你,想你了,就想抒发一下,给你发个短信。这样我就舒服了!嘿嘿…
司富珍,到家后一切可好?想到开学后再不能经常见到你,心里很难过!无论何时何地,你的身后永远有外语系的老师在牵挂你、关注着你!因为我们早已把你当成集体中的一分子,不可分离!无论你在哪里,我们永远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