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简介:
CSSCI来源集刊《汉学研究》创刊于1995年,由阎纯德教授主编,2014年成为CSSCI来源集刊,至2020年12月已经出版29集,发表了一千七百多万字的学术成果,广受海内外研究者的欢迎并被国内外各大高校图书馆收藏。作为专注于国际汉学及其研究的学术刊物,《汉学研究》不仅为中外学界提供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也是中外学者沟通交流的桥梁与平台。
主编简介:阎纯德,1939年生,河南濮阳人,jn体育 教授,长期在海外讲授中国文化,与西方的汉学家往来密切。曾创办并主编《中国文化研究》;2016年获得“国际中国文化研究终身成就奖”。
编辑团队:
顾 问:乐黛云 袁行霈 李宇明 倪海东 崔希亮 李向玉 安平秋
主 任:刘 利
副主任:韩经太
主 编:阎纯德
副主编:周 阅
编辑部主任: 陈皛
编 委:乐黛云 王 宁 王晓平 方 铭 严绍璗 李明滨 李庆本 宋绍香 杜道明
张西平 张国刚 张 华 何培忠 杨玉英 陈戎女 陈 皛 欧阳哲生
周 阅 段江丽 耿幼壮 柴剑虹 钱林森 钱婉约 徐志啸 郭 鹏 阎纯德
阎国栋 黄晓敏 熊文华
办刊宗旨:jn体育 是教育部直属的主要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汉语言和中国文化教育的规模最大、最早的国际性大学,是培养汉学家的摇篮。汉学(SINOLOGY)的发生是文化交流的结果,创办《汉学研究》是为了强化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吸纳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文化精神,梳理、总结、研究数百年来中国文化的传播史。《汉学研究》是国内第一家关注汉学研究的学者的重要学术阵地,发行国内外,且已经成为国内和国际上汉学研究界的学术重镇(如法国法兰西学院、索邦大学、巴黎国立东方语言文学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等均有《汉学研究》的收藏)。《汉学研究》在办刊中配合国家“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方针,响应习近平主席“支持和鼓励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的号召,以刊发汉学家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研究者对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的外传及无数汉学家对中国文化研究所凝聚的汉学(中国学)的学术成果为己任,文献与学术并重,推动中国文化的持续性发展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办刊二十多年来汇聚了法国、荷兰、美国、加拿大等国汉学家和乐黛云、严绍璗、李明滨、耿昇、张西平等著名学者的成果并培养了一批学术新人,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作者团队。
读者对象:国内文科院校从事传统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化教学的教师、文化学者、从事跨文化研究的硕博生;国外的汉学家和中文系高年级的学生。
主要栏目:国学特稿、春秋论坛、四季评论、汉学家论坛、汉学家研究、法国汉学研究、俄罗斯汉学研究、英国汉学研究、意大利汉学研究、欧洲汉学研究、美国汉学研究、美洲汉学研究、大洋洲的汉学研究、阿拉伯世界的汉学研究、亚洲汉学研究、日本汉学(中国学)研究、典籍传播研究、中国文学及作家域外传播与研究、汉学视野下的比较文化研究、华裔汉学家研究、国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汉学文献研究与译稿、国学汉学文献、争鸣之页、书评与动态。
刊物目录:
《汉学研究·总第二十八集》(2020年春夏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Q3NjMxMQ==&mid=2664432330&idx=1&sn=756602bbe548c7336e523951067eb216&exportkey=AdITiK%2BiYYRiuNDByCZpw9w%3D&pass_ticket=ioqZJzzDksxUS39W2Y22XwTkotwNfp8h8zWhN2nspKirJEpPT7EpdZJLcjnh%2FBu1&wx_header=0
新书| 《汉学研究·总第二十八集》(2020年春夏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Q3NjMxMQ==&mid=2664432330&idx=1&sn=756602bbe548c7336e523951067eb216&exportkey=AdITiK%2BiYYRiuNDByCZpw9w%3D&pass_ticket=ioqZJzzDksxUS39W2Y22XwTkotwNfp8h8zWhN2nspKirJEpPT7EpdZJLcjnh%2FBu1&wx_header=0
版权协议:
投给本刊的稿件,应确保未一稿多投,且稿件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不得先于《汉学研究》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发表。稿件一旦在本刊发表,即意味着作者同意将该稿件版权自动转让给《汉学研究》,包括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网络出版等权利。作者依然享有将其稿件结集出版、讲演、报奖的权利。若作者若需纸质版权协议,请与编辑部联系。本刊联系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jn体育 第79号信箱 《汉学研究》编辑部。
样刊:
稿件刊发后,本刊提供样刊一册。若需要更多样刊,请联系学苑出版社010-67601101购买。
投稿方式:
纸质投稿: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jn体育 《汉学研究》编辑部(79信箱)
邮编:100083
邮箱投稿:hxyj1995@blcu.edu.cn
来稿需知:来稿请按照《汉学研究》体例并在文末附上作者简介(姓名、性别、最高学位授予单位及学位、研究领域、电邮、手机号),文章末尾加上作者姓名及通讯地址。
《汉学研究》体例:
一、 “项目”在“文题”右上角用“*”表示,在首页下“注释”前加“*”。如:*本文为“项目名称”的成果,批准号(XXXX)。
二、 学术论文篇首须有摘要及关键词。(译文如原文没有摘要及关键词,无需添加)“摘要”“关键词”五个字字体加粗,其他同正文;各关键词之间空格,不加标点。不需要英文摘要。
三、使用简体中文。中文正文使用小四号宋体字;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日文采用MS Mincho体。引用超过三行时需单独成段,前后空行,左缩进2格,并改楷体。
首次出现的外国人名、书名一般需在括号内标明原文,外国人有通用的中文名者应以其中文名称谓。如美国汉学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的英文版书名是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非英文人名的翻译,应采用其固定的英文拼写方式。如比丘林译作 Iakinf Bichurin;英文原著的作者(含华裔)使用原署名,不加拼音。如黄仁宇的英文署名是Ray Huang。
四、关于数字之间的连接符,中文和日文语境内用长连接符,如“1812—1884”(注意不是破折号);英文语境用短连接符,如“pp.12-23.”
五、使用页下注①②③……,即脚注,要用圆圈圈起来,每页重新排列。文末不列参考文献。
六、关于脚注:
1.脚注第一次出现时需依次注明作者、书名、页码、海外(含港澳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境内出版地如北京、上海则不用注明。
2.页码紧跟著作之后,著作与页码之间不要逗号,作者、译者与书名、文章名之间不要冒号。出版年份不要“版”。杂志文献的引用不要页码,但需标明“第……期”。注意:不能用“同上”及“Ibid.”。
3.注释中作者自译的外文原文,请删去。译文的注释,原则上应翻译为中文。
4.著和译等的作者名,用逗号隔开,如著者和译者有多个,之间用顿号隔开。国籍用[]方括号,朝代用()圆括号
著作类样例: [美]郝大维、[美]安乐哲著,何金俐译《通过孔子而思》第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析出文献(图书或期刊)类样例:金国平、吴志良《西方汉字印刷之始》,载《世界汉学》2005 年第 3 期。
5.同一著作类文献再次出现时,只保留书名和页码。例:《通过孔子而思》第1页。
再次出现的中文全集类析出文献格式:“《文章名》,载《全集名》。”注:单次引用同一全集的不同文章不属于再次出现。
再次出现的期刊类析出文献格式:“《文章名》,载《期刊名》。”如:《西方汉字印刷之始》,载《世界汉学》。
七、 外籍作者中译本著作不用标注原书名。
1.英文书籍:作者姓+名,书名斜体,出版地,出版商,出版年,页码,引文跨两页以上者用双“p”。
Stephen Owen,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and Poetics,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m Press, 1985, pp.103-105.(注:书名斜体,再次出现时只保留书名和页码。)例: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and Poetics, pp.103-105.
2.英文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正体,加双引号,期刊名斜体,刊期,页码。中间使用英文逗号。
Joel Biroco, “Zhouyi:The Book of Changes”, The Oracle:Journal of the Ching Society, no.6 (1998),p.14.[注:英文期刊及图书析出文献,析出文献正体,用引号标注,(前边不必加“in”)原书/刊名斜体,期号/刊号(年份),页码有则保留。再次出现时,只保留析出文献。例:“Zhouyi: The Book of Changes”.
3.日文注释应统一使用日文汉字和标点,例:「日本美術史」、『岡倉天心全集』第四卷第8-9頁、平凡社1980年。(页码紧跟书名,中间无顿号,使用“第……頁”。)日文期刊注释如:稲賀繁美「中国踏査旅行」、古田亮監修『別冊太陽:日本のこころー209』第22頁、平凡社2013年7月。
4. 俄语:Н. Т. Федоренко, Китай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очерки по истории китай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Москва, Госудо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1956. стр. 25.
德语:Otto Franke,„Die sinologischen Studien in Deutschland“, in: Ders., Ostasiatische Neubildungen. Hamburg: Verlag von C. Boysen, 1911. S. 361.
法语:Lucian Febvre, Combats pour l'histoire. Paris: Armand Collin, 1953, p. 30.
八、对于词的注释要紧跟该词之后,对整句的注释放在整句标点后。
九、 正文中第一次出现的汉学家,对于已故者,原则上应在括号内标注生卒年(实在查不到的可以不标)。翻译文章中原文未标注生卒年,也无需标注生卒年。中国学者无需标注生卒年。汉学家生卒年样例为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如果有公元前的年应该标出,如西汉(公元前202—8年),不用B.C.或A.D. 如果有历史纪年,括号内不需要加“年”,样例为万历十五年(1587)。
十、关于数字:正文涉及“几岁”“几个”“几年”等,都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如8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历史纪年要用汉字,如康熙辛卯年三月一日、贞观十年。“上世纪”统一为“20世纪”,年代的写法:“20世纪30年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古籍卷次要用汉字,如《资治通鉴》卷二〇〇。
十一、 括号中套括号的情况,请用方括号套圆括号,如:[由汤姆(Tom)提出]。
十二、连续两个书名之间不用顿号,如《汉语语法》《汉语字典》。连续两个引号之间也不用顿号。
十三、作者信息简单一句(作者 单位+身份)以括号标注于文末。例:(某某 某某大学某某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