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宏,安徽青阳人。jn体育 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教学与研究》主编。先后就读、工作于安徽省宣城师范学校(中专生)、安徽省青阳县新河中学(教师)、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生)、外文出版社暨华语教学出版社(编辑)、北京大学(博士生)、jn体育 (教师、编辑),并于2008-2009年赴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领域涉及汉语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近年着力从事构式语法、语体语法、韵律语法的理论与应用探索,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教学研究,并积极开展语言学观念和方法方面的探讨、语言学前沿思想和成果的教学转化与科学普及工作。
共发表语法学、语义学、词汇学、理论语言学、规范语言学、二语习得和教学研究等相关领域学术论文120余篇(含合撰),其中20余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并发表语言学随笔80余篇、译文数篇。独立撰写《形式和意义互动的句式系统研究——互动构式语法探索》《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词义结构和词语调节的认知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概说》《汉语基本知识(语法篇)》《汉语纲要》《语言在交际中规范》《语言规范理论探索》《语言就是生活》等著作;合作撰写《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于根元主编)、《汉语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施春宏等著)、《汉语教学理论探索》(施春宏等著)、《三一语法:结构·功能·语境——初中级汉语语法点教学指南》(冯胜利、施春宏著)、《汉语基本知识(语音篇)》(施春宏、蔡淑美著)、《汉语基本知识(词汇篇)》(蔡淑美、施春宏著)、《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施春宏、王伟超著)、《语言哲学对话》(于根元等著,参与)、《语言以人为本——第三轮语言哲学对话》(赵俐等著,参与)、《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1949-2019》(李宇明主编,与李晋霞合撰第六章)、《现代汉语》(张谊生主编,与蔡淑美合撰“语法”章第四-八节)等著作;合作主编教材《汉语韵律语法学纲要》(冯胜利、施春宏主编)、论文集《汉语语体语法新探》(冯胜利、施春宏主编);并参与《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时代新汉语词典》《学生多功能词典》《当代汉语小学生字典》《小学生实用规范字典》等多部工具书的编撰和增订工作。其中《形式和意义互动的句式系统研究——互动构式语法探索》(商务印书馆,2018)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曾连续四届(2004-2018)获jn体育 科研报告会一等奖。
曾先后主持过数项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曾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汉语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意合特征研究与大型知识库和语料库建设》(项目编号:12&ZD175)中担任子课题“基于‘词库—构式’互动体系的国际汉语教学理念和策略探索”负责人,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ZD173)的研究。目前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汉语特征的多元语法理论探索(多卷本)》(项目编号:20&ZD297)。
开设课程:[1]本科生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应用理论与实践;语法研究新视野;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香港学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外籍学生)。[2]研究生课程:语言学的观念和方法(中外硕博通选课);构式理论分析(中外硕博通选课);汉语句法分析(硕);现代句法理论和汉语句式研究(硕);语言学原理(香港学生);汉语语言学导论(外籍学生);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研究(外籍学生)。[3]汉语国际教师资格考试/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课程:对外汉语语法和词汇;现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法;语言学理论;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概论。
个人主页:http://faculty.blcu.edu.cn/sc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