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
刘青海,湖南华容人。本科、硕士、博士皆就读于北京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18年调入jn体育 中华文化研究院,任教授、博导。已出版学术专著《李商隐诗学体系研究》《晚唐文学变局中的“温李新声”研究》,译著《比较诗学结构》,合著《诗词写作常识》《李白诗选》等多种著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古诗歌史和中古文学史研究、骈文研究、汉唐献赋制度研究、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等
教育背景
1995.9-1998.7 北京大学法律系学士
1999.9-2002.7 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
2002.9-2005.7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
工作经历
2005.7-2018.10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2018.10-至今 jn体育 中华文化研究院
曾在韩国江陵大学(2007)、香港岭南大学(2014、2016)讲学,香港大学(2017)访学。
学术兼职
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中国刘禹锡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库”专家、“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专家评委、“中国诗词大会”题目策划专家、《夏承焘研究》编委、《中华诗学》编委等。
主要讲授课程
(一)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史典籍、古典诗选、历代散文选、唐诗十讲等。其中“文史典籍”课程被评为2014年度上海市高校精品课程。
(二)研究生课程:李商隐诗歌研读、李白诗歌研读、《诗经》研读、古典诗词写作与鉴赏、晚唐文学研究、汉唐献赋研究等。
学术成果
一、著作
1. 刘青海《李商隐诗学体系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中华读书报》2019年3月6日第11版刊载李翰《义山诗:一种肃然的悲剧美——读刘青海<李商隐诗学体系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19)》“新书选评”刊载该评。)
2. 刘青海《晚唐文学变局中的“温李新声”研究》,中华书局2018年。(《中国文学年鉴2019》“著作評介”刊载张一南书评)
3. 刘青海《高适 岑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
4. 钱志熙、刘青海《诗词写作常识》,中华书局2012年、2013年新一版。
5. 钱志熙、刘青海《李白诗选》,商务印书馆2016年。(入选2020年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推荐阅读书目(105种),属“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类(20种)”之一。)
6. 蔡宗齐著、刘青海译《比较诗学结构:中西文论研究的三种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二、学术论文
1.《试论李白大谢体五古纪游诗的字法》,《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
2.《且从康乐游山水,何必风流入会稽——论李白对谢客山水情怀的回应》,《文史知识》2005年第8期。
3.《试谈<楚辞>对<哀江南赋>的影响》,韩国中国文学理论学会主编:《中国文学理论》(2007年8月,第9-24页)。
4. 《冲突与和解:金笠诗歌的时空焦虑》,《Proceedings of Int’l Symposium on Kim Sat Gat and Chinese Poems》,韩国翰林大学2007年11月版。
5.《不可言说的言说——说乐府古辞<江南>》,《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
6.《一曲菱歌值万金——说李白新乐府<静夜思>》,《名作欣赏》2008年第4期。
7.《试论唐代应试诗及其和<文选>的渊源》,《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高等学校学术文摘》2008年第5期摘要。)
8.《末世篇章有逸才——试论杜牧诗之学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9.《试论中晚唐七绝的发展趋势:徒诗艺术的扩张与深化》,《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摘要。)
10. 《论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中的词学观》,《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第1期。(收入周笃文、钱志熙主编《全国第二十四届中华诗词暨夏承焘吴鹭山先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1月,第255-267页。)(收入乐清市社科联合会、夏承焘研究会编《夏承焘研究(第一辑)》,北京:线装书局,第362-373页。)
11.《对杜甫变体七绝的再认识——兼论与初唐七绝之关系》,《文学遗产》2011年第4期。
12. 《论金笠诗嘲戏风格和女性题材的汉诗渊源》,《齐鲁学刊》2011年第12期。
13. 《论李白的批评家身份及其批评体系——以他对玄宗诗坛的批评为中心》,《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1期;(收入《<中国李白研究>集粹(下)》,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黄山书社,2017年11月,第603-615页。)
14. 《王维诗歌与陶谢的渊源新探》,《求是学刊》2012年第1期。(收入吴相洲、高萍主编《王维研究》第六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年6月,第346-359页。)
15. 《夏承焘诗论初探》,《中国韵文学刊》2012年第4期。(收入乐清市社科联、夏承焘研究会编《夏承焘研究(第一辑)》,北京:线装书局2017年7月,第374-387页)
16. 《夏承焘诗史研究初探》,《中文学术前沿》第五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17. 《论汉魏六朝的献赋现象》,《中山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18.《李商隐诗:无题之诗为天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7月12日“文学”版面。
19. 《论初盛唐献赋活动的兴盛及其原因》,《文学遗产》201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3年12期全文转载。)
20.《论李商隐今古文创作经历及其文体思想》,《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21.《论温庭筠乐府体的艺术渊源及其对词体的影响》,《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6期。
22. 《近期中西诗学体系比较研究的新进展》,《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23.《论李商隐近体的兴寄化》,《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五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4年9月。
24. 《立象尽意,自然成文——苏洵<仲兄字文甫说>》,《文史知识》2014年第11期。
25. 《论唐诗中南朝主题的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收入查清华、詹丹主编《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12月,第165-174页。)
26. 《论李白各体山水诗的艺术渊源及其对传统的发展》,《求是学刊》2015年第5期。
27. 《论中晚唐绮艳风尚中杜牧冶游七绝之独创性——兼论杜牧思想风度与东晋风流的关系》,《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唐代文学研究(第十六辑)》摘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P757-761)。
28. 《论王维诗歌与诗骚传统的渊源关系》,《文学遗产》2015年第6期。
29. 《夏承焘<致胡适之论词书>的前前后后》,《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收入乐清市社科联合会、夏承焘研究会编《夏承焘研究(第二辑)》,北京:线装书局2017年7月,第291-310页)
30. 《苏颋“李白论”新议——兼探李白早期文学道路》,《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第4期。
31.《刘禹锡七绝艺术探微》,载戴伟华主编,吴夏平、张巍副主编:《刘禹锡研究(第一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第32-41页)。
32.《论唐代怨刺诗学的发展历程——以李杜及其接受为中心》,《文艺研究》2017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3.《李商隐“元气自然论”及其尚真、任情的诗歌思想》,《文学评论》2017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8年第4期全文转载)
34.《风俗里的七月七》,《博览群书》2019年第8期。
35.《论初盛唐人对言志缘情说的传述与发展》,《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第6期。(获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九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优秀奖。)
36.《论唐人对汉魏乐府叙事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文学评论》2020年第1期。
37.《从词史建构、文献考辨重论李白词的真伪问题》,《北京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38.《他每首诗都是一个小宇宙——“解密李商隐”之二》,《博览群书》2020年第3期。
39.《令狐楚的文学创作与唐代“词学”》,《中国文化研究》2020年冬季刊。
40.《以武事比文艺——杜甫及中晚唐诗人的一种论文方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三、译作、书评
1.蔡宗齐著、刘青海译《西方诗学体系:从真理的角度论文学的产物》,程洪、马小鹤《当代海外中国研究》(第1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第239-263页。
2. 蔡宗齐著、刘青海译《比较诗学结构:中西文论研究的三种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5日。
3. 蔡宗齐著、刘青海译《中国诗学体系——从和谐过程的角度论文学》,《当代海外中国研究二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2月。
4.《钱志熙著<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载刘扬忠、王兆鹏、刘尊明主编《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2—2003)(武汉出版社2005年1月,第303-306页)。
四、散文
1.《诗意的黄昏》,《散文》2008年第8期。
2.《那些南北朝的姓氏》,《文汇报·笔会》2007.7.31。
3.《湖区的夏》,《文汇报·笔会》2007.8.14。
4.《夏虫》,《文汇报·笔会》2007.8.22。
5.《断想》,《文汇报·笔会》2007.11.15。
6.《青天削出金芙蓉》,《文汇报·笔会》2016.2.4。
五、研究项目
1.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唐献赋制度与赋体创作研究”(2019-2022),在研。
2.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晚唐文学变局中的‘温李新声’研究”(2012-2017),已结项。
3. 承担2018年教育部哲学社会江南体育官网入口 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诗词的语言艺术原理及其历史生成机制研究”子课题“唐诗语言艺术”,在研。
4. 上海市选拔培养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2005),已结项。